新華網上海1月1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王原 鄭鈞天)2014年第一天,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在上海正式啟用,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中心落成不僅激發了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集聚效應,并且使得我國把控金融信息話語權與金融安全的步伐再向前邁進一步。 近年來,隨著國際金融中心多極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信息服務機構迎來廣闊發展空間。作為新華社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新華社于2007年上線試運行金融信息平臺“新華08”。截至目前,“新華08”已被中國市場的主要金融機構政府等數千家用戶使用。 “長期以來,國際金融信息領域只有少數大國有發言權,金融數據的提供集中掌握在少數境外金融信息服務商手中。”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費方域表示,這既不利于國內金融業服務,又存在潛在金融安全隱患。 在全球金融信息爭霸的境外金融信息服務企業,鮮有提供準確的信息描述國內金融市場。而國際巨頭也并非絕對安全的保證:自從“偷窺門”曝出,更為國內金融機構繃緊了一根弦。不少機構出于安全考慮,對于境外金融終端也盡量只使用其數據和資訊功能,避免使用交易功能。 反觀國內,業內人士多抱怨,受制于資金、資訊等壓力,不少國內數據供應商終端提供的國際數據不準確、不連續、不及時,難以滿足企業經營需求。 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釋放了金融改革信號,當前可以說是中國金融改革“最好的時代”。而在金融改革過程中,金融信息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因為金融的核心就是信息。此時“國家隊”入場正當其時。 作為首批入駐的功能性項目,國家價格研究院(上海)、新華上海貴金屬交易中心以及陸家嘴金融網當天也在上海上線啟動。 新華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慎海雄說,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是新華社按照中央要求實施戰略轉型的重要標志。中心要實現從工程建設的“物理反應”到做強功能的“化學反應”的轉變,充分發揮上海作為金融要素聚集地的特殊優勢,放大輻射帶動效應,增強我國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話語權。他表示,作為國家通訊社和現代全媒體集團,新華社擁有遍及全球的新聞信息采編網絡,能及時采集、反映國際市場能源資源等產品的價格信息。國家價格研究院將加強對國內外市場價格的前瞻性研判,為國家制定完善價格調控監管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的崛起則正是與我國大國地位相適應、相匹配,形成集聚和傳播的力量,力助我國金融改革和金融信息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象征和精品力作。作為新華社金融信息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的崛起將有力保障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安全。 |
相關閱讀:
- [ 12-09]互聯網金融加裝"安全閥" 防范跑路杜絕網貸欺詐
- [ 11-14]外媒:美聯儲有責任參與構建亞洲金融安全網
- [ 11-06]金融調控重在防風險調結構促改革
- [ 10-18]用戶因微信支付造成資金被盜損失 微信全賠
- [ 10-14]李克強在與越南總理共同會見記者時講話(全文)
- [ 09-17]共同構建全球金融安全網
- [ 09-03]習近平訪中亞 專家:中亞穩定關乎中國西部穩定
- [ 03-28]德班峰會決定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習近平演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