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解讀:農產品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速推進
2014-01-21 22:0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黃曉夏 |
分享到:
|
19日發布的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編制發布權威性的農產品價格指數。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21日對此表示,公開、透明、全面的信息是現代市場體系、現代農業管理的數據基礎。要改造傳統農業,就必須夯實數據基礎。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某些農產品價格在短期或者較長時期內上漲幾倍甚至幾十倍,“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市場異常波動,給農民生產經營帶來極大困擾、給城鄉居民生活帶來較大沖擊。 張合成說,歐美等發達國家都由政府主導建立了從農業信息的采集、分析到發布的監測預警體系。特別是美國農業部的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涉及120多個國家、60多個品種,每月的《世界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每年的《農業中長期展望報告》,已經成為全球農產品市場變化的風向標。去年3月,美國農業部發布報告預計玉米產量大幅增長,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當天跌停。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多個部門相繼開展了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工作,但無論是在引導國內生產和市場、還是在影響國際市場方面都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今后應把監測預警體系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全行業系統謀劃,體制上整體布局,著重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監測統計體系,加強市場預警團隊建設,強化數據與模型支撐,打造權威的信息發布窗口。 2014年,農業部市場司將集中力量提出監測預警體系頂層設計和路線圖,探索發布實時交易量和價格,擬把批發市場電子交易、主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和期貨市場實時交易量和交易價格集成發布,向市場提供實時真實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動態。同時,進一步強化田頭價格信息采集,推進信息資源共享,構建小麥、玉米兩個品種的市場分析模型和預警團隊。 張合成還介紹說,將構建農戶營銷與信息社會化服務機制。滿足農戶“春天種啥對、秋天賣啥貴、買啥生產資料最實惠”的信息需求。發揮市場功能,創建社會化服務機制。2014年將從田頭市場建設、信息進村入戶和完善12316服務體系三項工作入手,探索一套適合主產區實際的市場機制。 |
相關閱讀:
- [ 01-21]中央一號文件流露中國對待轉基因產業化態度
- [ 01-21]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村務政務公開
- [ 01-20]中央一號文件解讀:吃的和種的,要端好同一碗飯
- [ 01-20]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1年聚焦三農 將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 [ 01-20]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民承包經營權可抵押擔保
- [ 01-20]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目標價格制突出市場作用
- [ 01-20]中央一號文件:農民承包經營權將可抵押擔保
- [ 01-20]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餓肚子”歲月不能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