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讓“洋品牌”沒法不厚道
2014-03-14 12:54? 韓冰?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徐家傲 陳瑜輝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新華國際時評)讓“洋品牌”沒法不厚道 新華社記者 韓冰 在出口到中國的國寶級特產中摻假、問題產品在全球召回卻獨忽略中國、一出事故就將責任推向“中國制造”……最近,一些“洋品牌”的不厚道引起了中國公眾廣泛關注。這些不厚道之舉給中國消費者和“中國制造”帶來多重傷害,有必要依法監督和追責。 然而,人們在責怪“洋品牌”不厚道的同時,不應忘記,這些現象同樣暴露出很多中國自身的問題。把自己的漏洞補好了,才能讓“洋品牌”的不厚道無處可施,中國消費者的權益保護也才能真正和國際接軌。 “洋品牌”們的不厚道大致可分這樣幾類:一是受暴利的誘惑以假亂真。比如新西蘭國寶級特產品牌麥盧卡蜂蜜,由于一旦冠以“麥盧卡”之名,價格立刻飆升20多倍,這一品牌中“李鬼”猖獗。中國國家質檢總局3月份公布的今年首批進口不合格產品名單,麥盧卡蜂蜜就因摻假赫然在列。 二是鉆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的“漏洞”,規避本應承擔的巨額損失。近年來,從東芝到索尼,從夏普到強生,眾多跨國企業在問題產品召回時多次忽略中國,有的甚至態度強硬,毫無理虧之感。這種不合理現象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國的產品質量評價體系和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健全,不少產品的國家標準落后于國際標準,給跨國企業“鉆空子”提供了方便。 還有一類是利用人們對部分“中國制造”的“差評”印象,轉移注意,推卸責任。比如日前,英國豪華車制造商阿斯頓馬丁召回缺陷汽車時,將責任推向中國零件供應商造假。實際上,相關中國零件供應商只是一家規模很小的模具公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接過阿斯頓馬丁的訂單,也不具備制造豪華車零件的資質。阿斯頓馬丁究竟是如何把關供應鏈,對產品是否進行質量測試,對于這些管理責任,阿斯頓馬丁卻閉口不談。 不難看出,上述三類現象,除第一類主要是由于商家自律不嚴、來源國監管不善外,其他兩種不厚道都和中國自身機制不夠健全有關。假如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召回制度完善,跨國企業的歧視性手法怎能得逞?假如不是“中國制造”曾給人留下“質量不過關”的印象,跨國企業又怎敢隨意將“中國制造”當做“替罪羊”和“擋箭牌”? 打鐵還須自身硬。要想保護好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僅依靠企業的道德自律萬萬不行。中國須進一步完善監督和追責機制,讓“洋品牌”和“土品牌”都沒有不厚道的機會和膽子,中國公眾才能真正享受到“消費者至上”的待遇。“中國制造”只有用產品說話,早日在國際范圍內重塑質量過硬的集體形象,才能有效避免被別人拿來說事的尷尬與不公。 如今,“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再次臨近,中國的新消法也將進入執行期。希望隨著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的不斷完善,“洋品牌”和“土品牌”都能因為喪失不厚道的土壤而“厚道”起來。 |
相關閱讀:
- [ 12-31]2013年洋奶粉頻上"黑榜" 未來或走下"神壇"
- [ 12-26]透視"史上最嚴"奶粉標準發布:"十二道禁令"能否管好一桶奶?
- [ 12-26]嬰幼兒配方乳粉新細則:保駕護航市場 價格期待親民
- [ 12-07]霧霾致空氣凈化器熱賣 標價7000元成本不超2000元
- [ 09-29]6國產乳企發新品 意欲“逆襲”洋品牌
- [ 08-30]洋奶粉降價后國產奶粉或更難賣 有奶粉月銷量減半
- [ 08-14]洋品牌奶粉代購風向轉德日 新西蘭奶粉受不小打擊
- [ 08-12]新聞背景:問題“洋品牌”中的“危機公關”“高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