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特聘研究員周大莊等科研人員,根據他們首次提出的鑒別歷史強太陽粒子事件的綜合性方法,通過分析日本科學家在2012年發現的碳14顯著增長資料和對中國歷史強極光史料研究,發現11400年以來發生于公元775年的最強太陽高能粒子事件,這也是迄今已知的史上最強太陽高能粒子事件。 周大莊研究員當天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介紹說,日本科學家在2012年發現公元774-775年碳14發生了顯著增長,該碳14顯著增長的原因引起全球范圍眾多科學家關注。他領銜的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科研團隊通過分析發現,強太陽粒子事件是引起公元774-775年期間碳14顯著增長的原因,該事件的質子通量達到每平方厘米4.5乘以10的10次方個質子,每個質子能量大于3000萬電子伏特。這一迄今史上最強的太陽粒子事件,其質子通量大約45倍于1956年2月23日太陽粒子事件,也是1859年卡靈頓太陽粒子事件的2倍。 周大莊等還從中國歷史資料《舊唐書》中找到了發生該粒子事件的證據——發生在公元775年1月17日的超級極光,太陽高能粒子到達地球后與大氣作用產生強極光。據史料記載,該極光有10余道,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約8小時。 這位美國宇航局(NASA)前資深研究科學家、國際載人航天輻射杰出學者透露,今后還將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合作,進一步深入開展超級太陽高能粒子事件的研究工作:從歷史文獻調研指導古樹年輪取樣;對樹輪進行碳14強度測定;綜合中外發現的歷史上超高能太陽粒子事件尋找數學物理模型,應用服務于未來空間天氣預報。 在NASA期間,周大莊從事航天飛船和國際空間站航天員的輻射監測和風險研究工作。2011年起應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探測研究室邀請,定期到該研究室開展空間輻射生物效應、空間輻射探測、空間物理等研究工作。他最近領導完成的研究發現迄今史上最強太陽高能粒子事件,這一成果已發表于最新一期《中國科學通報》。 據悉,太陽爆發時產生的高能粒子嚴重威脅到空間航天器和航天員的安全,研究太陽高能粒子事件尤其是超級事件的強度和發生規律,是空間天氣研究的重要課題,其對航天器設計和航天活動規劃有重要意義。自然界中碳元素有穩定同位素碳12、碳13和放射性同位素碳14等3種同位素,碳14的一個重要應用是考古學中生物死亡年代的測定,即放射性測年法,也稱為碳定年法,另一重要應用是通過碳14強度測量推導太陽粒子強度。(完) |
相關閱讀:
- [ 04-16]北京大氣細顆粒物三成來自外地傳輸
- [ 04-15]北京市環保局:PM2.5污染源三成來自京外
- [ 04-12]日本神戶大學研究團隊參與上帝粒子發現實驗
- [ 04-02]中科院欲斥5億建世界最大霧霾實驗室 占地50畝
- [ 03-05]3萬年凍土中復活迄今最大病毒
- [ 03-01]中國科學家提出建電子對撞機 欲揭"上帝粒子"奧秘
- [ 02-17]美媒:中國將啟動“熊貓X”項目探索暗物質
- [ 01-26]嫦娥三號再次進入月夜休眠 專家排查月球車異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