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戶口,無論是對居住在城市中的人,還是農村里的人來說,都意義重大。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有了房子才是家。戶口意味著一個人的合法身份,戶口的遷移則意味著命運的轉折和身份的改變,往往又與家的搬遷、與房子聯系在一起。 近期,國家出臺《新型城鎮化規劃》,規劃中指出,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城區人口50萬-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大中城市可設置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過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積分制等方式設置階梯式落戶通道調控落戶規模和節奏。 合理放開中小城市落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項政策,對于漂泊在特大城市的人來說,意味著獲得戶口可能越來越難了。是留在工作和生活的城市,還是回到中小城市落戶,抑或是回到農村?這成為了擺在生活在特大城市的外地戶口的人的一道令人頭疼的選擇題,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希望能扎根北京” 今年是趙軍和王娟夫婦來北京的第十個年頭,趙軍今年38歲,來北京前是山東德州的一名出租車司機。2004年,趙軍在開出租車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有驚無險”的車禍,在這之后,趙軍和王娟夫婦二人決定來到北京“創業”。 趙軍在北京干過維修工、保險公司業務員、一直到一個項目的負責人,再到現在一家私營小企業的負責人,一路走來頗為艱辛,最困難的時候一個月只能拿到八百塊錢。但對于十年前的選擇,趙軍和王娟都不后悔,“北京雖然人多,但是機會也多,如果留在德州,可能現在我仍是一名出租車司機。” 王娟說,這幾年在北京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優質的醫療和教育資源,用王娟的話來說就是“看病是真方便,好學校也多。”王娟本想把孩子接到北京來上學,但是戶口這一紙攔路虎讓這個夢想破滅了。由于父母雙方都沒有北京戶口,上學就得交一大筆“贊助費”,不僅如此,想進好一點的學校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按現在的戶籍和異地高考的政策,女兒即使在北京上學,到高考時還得要回戶口所在地德州參加考試,不然的話在北京只能參加高等職業學校招生考試。”趙軍對記者說。考慮到還是想讓女兒以后讀大學,而且山東歷年高考錄取分數線遠高于北京,趙軍夫婦不得已把女兒留在德州上學。 女兒不得已成為“留守少年”的經歷,王娟很是傷心難過,雖然自己現在早已不用為經濟問題擔憂,自己也不用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但卻因為戶口的原因不能使一家人團聚。王娟說,雖然女兒現在暫時不在北京,但是將來還是希望她來北京讀大學,希望以后一家人能在北京扎根。 女兒暫時來不了北京,但這卻堅定了王娟在北京買房的念頭。但讓他們沮喪的是,攢錢的速度永遠比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有時候一猶豫,價格又貴了好幾萬。”王娟很懊惱自己不夠果斷。 2011年年初,北京出臺新的樓市調控政策,規定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保或個稅的非本市戶籍家庭限購1套住房。雖然趙軍和王娟在北京超過了10年,但是卻不符合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保或個稅的標準。“即使有錢也買不了了。”夫婦倆一度斷了買房的念頭。 今年,北京的房價開始松動,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價開始有下跌的趨勢,這似乎讓想在北京安家的趙軍夫婦看到了一點希望。在咨詢了房屋中介之后,趙軍夫婦得知自己雖然現在不能買住宅,但還是可以買商住公寓,產權40年。但這種公寓首付至少要50%,不僅只能用商業貸款,而且貸款規定要在十年內付清。 夫婦二人商量了一下,湊了湊錢,最后決定北京南三環附近買下一套60平的商用公寓。“雖然產權只有40年,但是現在是房價的低點,趁這個時候湊湊錢買套房子,等到夠資格的時候再換,不然等到我們夠資格的時候,不知道房價是個什么情況,還能不能買得起。”趙軍說。 “終于在北京有家了,不用再租房子住。”王娟感慨地對記者說,現在女兒在快上高中了,希望她過幾年考到北京來上大學,這樣就能和父母在一起,彌補之前父母不在身邊的遺憾。 |
相關閱讀:
- [ 08-05]戶籍改革旨在激發農民創造活力
- [ 08-01]戶改要啃教育住房“硬骨頭” 配套措施有待落地
- [ 07-31]專家解讀戶籍制度改革:對中國社會具里程碑式意義
- [ 07-31]國土資源部專家:戶籍改革倒逼土地改革破局
- [ 07-31]媒體評戶籍制度改革:進得來還要待得住
- [ 07-30]戶籍改革全面實施 將力避“半城鎮化”厄運
- [ 07-21]專家談戶籍改革: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必由之路
- [ 07-06]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或加快 各地因地制宜做探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