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樓繼偉談新預算法:搭建現代財政制度框架
2014-09-11 06:53:2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瑜輝 |
分享到:
|
為進一步全面規范轉移支付制度,新預算法從多個方面增加了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內容。比如,明確規定財政轉移支付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體,用以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嚴格規范了專項轉移支付的設立,并要求建立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明確對于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事項不得設立專項轉移支付。同時要求,上級政府安排專項轉移支付時,除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應當由上下級政府共同承擔的事項外,不得要求下級政府承擔配套資金。 這些規定有利于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轉移支付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開性,有利于減少“跑部錢進”現象和中央部門對地方事權的不適當干預。 記者:新預算法增加了完善國庫現金管理的規定,是出于什么考慮? 樓繼偉:國庫現金管理是指財政部門為提高財政資金效益、降低財政籌資成本,運用金融工具有效運作財政庫款的管理活動。國際上,主要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實施國庫現金管理,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靈活管理國庫現金余缺,建立庫底目標余額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資金效益。 新預算法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本級國庫的管理和監督,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完善國庫現金管理,合理調節國庫資金余額?!边@對于做好國庫現金管理工作,將起到引導推動與法律保障作用。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財政加大國庫現金管理操作力度,累計操作9期,資金達4400億元,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財政部目前正會同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推進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工作。 加大預算公開力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筑牢防腐敗、防風險的堤壩 記者:預算公開是社會公眾最關心的問題,新預算法對推動預算公開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樓繼偉:公開透明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設陽光政府、責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理財、防范財政風險的需要。新預算法做出全面規定,對預算公開的范圍、主體、時限等提出明確具體的法律要求,對轉移支付、政府債務、機關運行經費等社會高度關注的事項要求公開作出說明,并規定了違反預算公開規范的法律責任。 這次修改預算法,將預算公開實踐成果總結入法,形成剛性的法律約束,意義重大、深遠。一是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是確保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重要舉措;二是有利于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和消毒劑,將預算分配的政策依據、標準、結果全面、真實地向社會公開,能夠有效避免暗箱操作;三是有利于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促進各部門厲行節約、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同時,預算公開把政府的政策意圖和激勵方向告知社會,也有利于引導經濟社會主體的預期和行為,優化提升財政政策效果。 記者:對于地方政府債務有關條款的修改,新預算法是基于什么考慮? 樓繼偉:根據審計署的審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10.88萬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6萬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4萬億元。這些債務多數未納入預算管理,脫離中央和同級人大監督,存在主體混亂、渠道多元等問題,有必要從法律層面規范管理、加以引導,以有效防范和控制財政風險。 政府債券作為較為規范的融資方式,發債成本較低、信息公開透明,市場化程度高,也是國際上較為通行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方式。在我國目前的財政預算管理實踐中,省級政府經國務院批準已可以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經過幾年的探索試點,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應當及時總結入法,作為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有效方式。 為體現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從嚴控制和管理,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按照疏堵結合、“開前門、堵后門、筑圍墻”的改革思路,新預算法從舉債主體、用途、規模、方式、監督制約機制和法律責任等多個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有利于把地方政府融資引導到陽光下,建立起規范合理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有利于加強人大和社會監督,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記者李麗輝 |
相關閱讀:
- [ 09-01]財政部:地方政府性債務總規模未擴大
- [ 08-28]財政部學者稱新常態經濟運行區間將長期保持7%以上
- [ 08-25]財政部:今年后幾月將擇機在港發行120億元人民幣國債
- [ 08-25]財政部:逐步將文化服務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
- [ 08-15]保監會急召八險企進京 稅延養老方案將遞財政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