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眼下,正是房地產業所謂的“金九銀十”時節,通常也是房地產企業忙碌和收獲的季節。但是,河北邯鄲卻在這個9月,曝出了“房企集資93億無力兌付”的消息。當地多家房地產企業的多個項目,都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房企向民間融資,但現在沒錢支付返利,引起投資人的不滿。 在河北邯鄲一些房企的辦公地點或售樓處,每天來上班的不再是企業員工,而是投資人,或者現在更確切地說是債權人。邯鄲市民王女士今年4月,參與投資了某公司龍湖公館項目,由房產公司向民間融資。投的錢越多,返利越高。 王女士:龍湖公館項目,它以這個做抵押,我們往那兒集資。4月29號去那,轉款、簽合同,借我們的錢,就是要蓋樓。我是四分息,十萬塊錢就4000塊利息,一個月。一月一付息。我們是十個人,因為它這次融資,說超過200萬,就可以給四分息,所以我們十個人湊了210萬元。光融我們(邯鄲)就是2.8個億。 合同顯示:借款方用龍湖公館項目房產作為抵押,到期不還款,貸款方有權處理抵押品。有實實在在的房子做抵押,這讓王女士覺得投資挺有保障,但是,問題還是來了。 王女士:當時,做抵押的時候,他還強調說,這個做抵押是要你們放心,并不是說想把樓抵給你們,把房子給你們。結果就剛拿了兩個月的利息。它已經有大概6棟封頂了。北邊就是一個大公園,還有邯鄲大劇院,附近有邯鄲市第一幼兒園,還有小學,和平路人民路都是邯鄲主干道,售樓部裝修也特別豪華。所以我看他們有資產,應該是沒有問題。你往外一賣不就是錢嘛。 記者:現在沒有錢,可以拿到房嗎? 王女士:但是,給我們抵押的是剛剛打了地基。剛起,還沒起一層呢。不可能要那個,即便就給房,那個也不能要,都還沒蓋起來呢,怎么要。 有媒體報道稱,龍湖公館開發公司的法人代表劉某曾被警方網上通緝。中央臺記者以該項目投資人的身份向邯山區警方經偵部門進行了咨詢。 邯山區經偵大隊:報來吧。現在公司人沒跑。過來立案來吧,過來找吧。 記者:這算非法集資嗎? 警方:那不知道,后邊的事就不太清楚了。 由于開發商還本付息困難,引發了集資戶的恐慌。當地政府部門對主城區有項目的141家房地產企業摸排,發現32家企業存在非法集資和高息吸儲行為,涉及金額達93億元。 邯鄲的李先生,去年參與了另一個房地產企業的民間融資項目,個人投了60萬元。但是在今年6月,他的返利也出現了問題。他說,開發商有房子,但賣不出去。 李先生:我這屬于少的,今天上午碰到一個投了兩千八百萬,都急得很夠嗆。所謂的抵押,房地產商把當時蓋的一片樓,也不屬于爛尾樓,但是賣不動,賣不出去。現在,房地產貸款從銀行貸不出來,他就想融民間資金。 中原地產市場總監張大偉分析稱,邯鄲是我國三四線城市的一個樣本,銀行信貸收緊,讓房產企業被迫選擇了民間融資。 張大偉:各地銀行來看,現在對三四線城市的貸款要求是非常高的,提高了風險意識。也是出現了很多房企拿不到銀行的信貸。最后只能去做民間融資。民間融資的成本又比較高,正常的都在20%以上,都是開發商的無奈之舉。 別說房企資金鏈緊張還不起錢,光是房企選擇向民間融資,就已經是一個不太積極的信號。信貸政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張大偉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地方經濟對房地產的過分依賴。 張大偉:過去十年,地方政府過分依賴土地財政。各地房地產潛在供應量都非常多,這也是遠遠地超過了市場的潛在需求的釋放量。 從兩三個月前,投資人發現返錢出了狀況,到如今多家房企的問題集中浮出水面,每天都有大批投資人到相關企業,討要和等待說法。 目前,邯鄲政府按照“合法合規的幫助,存在瑕疵的規范,存在嚴重問題的管控,違法違規的打擊”原則進行處理。對原來業績尚可、由于資金鏈斷裂暫時有困難的企業,協調解決發展中面臨的瓶頸和困難,爭取救活企業、渡過難關。 |
相關閱讀:
- [ 09-24]銀行回應房貸松綁態度曖昧 房企稱市場提振有限
- [ 09-17]成都秋季房交會各類購房需求“全覆蓋”
- [ 09-15]近九成京企上半年實現盈利 半數房企利潤增速下滑
- [ 09-14]房地產投資增速連降7個月 商品房銷售額降幅擴大
- [ 09-13]35城樓市存銷比12個月來首降 多地樓盤降價去庫存
- [ 09-10]房地產市場觀望情緒仍強烈 企業將加大促銷力度
- [ 08-26]地方政府嚴控供地 一線城市“舊改”成房企新戰場
- [ 08-18]40城市土地成交額同比下調近五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