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2月13日電(記者蔣芳、蔡玉高)13日舉行的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氣氛莊嚴肅穆,一萬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靜靜肅立。其中,有幾個特殊的群體值得關注。他們是誰?有何故事? 10名幸存者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是那段慘痛歷史的“活證”,也是公祭儀式上的主角之一。包括與習近平總書記共同揭幕國家公祭鼎的夏淑琴在內,共有10位幸存者參加了當日的儀式。 85歲的夏淑琴,一家9口遭日軍殺害7口;87歲的余昌祥,生父死于大屠殺,養父也被日軍捅成重傷;77歲的阮定東,爺爺被日軍用刺刀捅傷大腿及腹部,幾天后不治身亡;85歲的周湘萍,父親與爺爺死于大屠殺;91歲的王義隆,被日軍在頭上砍了一刀僥幸逃生,至今仍留有疤痕;78歲的傅兆增,曾遭日軍槍擊左腿留下傷疤,目睹姑媽被日軍打死;90歲的岑洪桂,他的家被日軍放火焚燒,未滿2歲的弟弟被活活燒死,本人也被推入火海燒傷腿部…… 或許沒有人比89歲高齡的李高山心情更加復雜。他既是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老戰士,又是幸存者代表。“能參加國家公祭儀式十分激動,這是國家銘記歷史的舉動,今天我們也要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2月份腦中風,但很幸運還能走路,還能來到公祭儀式上。“只要我能活著,我就一直要作證。” 據紀念館統計,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剩100多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 外國紀念館館長、外籍證人遺屬 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館長扎巴洛夫斯基應邀前來參加公祭儀式。他表示:“能夠在南京參加首個中國國家公祭活動我很榮幸。公祭儀式非常莊重,令人印象深刻。” 當天,許多重要外賓參加了公祭儀式,外國紀念館館長中,除扎巴洛夫斯基外,還有韓國獨立紀念館新任館長尹柱卿等。 部分曾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幫助中國人的外籍證人遺屬也被邀請參會。如南京大屠殺期間鼓樓醫院美籍醫生裴瑞德外孫斯巴克,裴瑞德曾冒著生命危險投入到救死扶傷的醫護工作中,救助了大量難民;丹麥人辛德貝格外甥女瑪麗安,辛德貝格曾直接或間接救助一萬余名難民,并在返回歐洲后將日本軍隊在南京的暴行公之于眾。 此外,所有遭受過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駐華使節,以及德國、以色列的駐華使節。 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父母也來到公祭儀式現場。1997年,張純如撰寫的英文專著《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在美國出版,為在英語世界傳播南京大屠殺真相作出了卓越貢獻。 為真相奔走的日本友人 松岡環、山內小夜子、大東仁……公祭儀式上的日本人受到關注,他們雖然來自那場戰爭的加害方,但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將尋找南京大屠殺真相并向日本社會進行傳播。 “非常有幸能參與這樣高規格的祭奠活動中。”松岡環說,多年來始終堅持為南京大屠殺歷史求證的她表示,這20多年中,她明顯感覺到,中國人對歷史(南京大屠殺)越來越重視,舉行國家公祭,是在向世界宣布,中國是一個不忘歷史、愛好和平的民族。” 山內小夜子,從1987年第一次到南京至今,一直致力于為尋找和傳播南京大屠殺與日本侵華真相而奔走,并在今年參與了狀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違憲。“又一次來到南京參加國家公祭儀式,非常感慨。作為加害國的日本至今有很多人不了解那段歷史的真相,我希望中日兩國都能夠牢記歷史、面向未來,希望南京能夠成為向全世界傳遞和平信號的起點、原點。”山內小夜子說。 |
相關閱讀:
- [ 12-13]公祭和平宣言作者:以最古老詩體撰寫今日之和平
- [ 12-13]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側記
- [ 12-13]中國首次以國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 [ 12-13]黑龍江公布兩份特別移送檔案讓731部隊罪行再添鐵證
- [ 12-13]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 12-13]香港特區政府舉行儀式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北京抗戰館萬人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 [ 12-13]新華網評:用國祭書寫尊嚴、認同、信念和希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