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絡輿論引導任務艱巨 互聯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充分運用新型傳播手段創新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的任務更加凸顯。 互聯網已經實現對高校學生的全面覆蓋、全程融入,每日必網、無網不在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的基本生活方式。特別是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迅速崛起,包括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應用誕生,使得網絡對于學生影響的深入過程逐漸加速,必須深刻認識互聯網成為高校學生生活“新常態”后,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所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其中應高度重視以下方面: 一是網絡平臺開放度高、話題發散性強。網絡的開放性讓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變得復雜,同時人們不再只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更是信息源和傳播者。網絡公共參與的開放性和低門檻使信息變得魚龍混雜,這對于學生辨別信息真偽是一種考驗,也加劇了信息監管和控制難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話題跳躍式前進的特征,有意地將話題引到政治性、敏感性問題上去,把原本的利益訴求變成價值訴求,這給高校的宣傳思想和維穩工作帶來挑戰。 二是網絡信息傳播度快、范圍擴散性廣。隨著網絡的擴散,事件的傳播區域和參與人群將會不斷擴大,這使得以往在某一單位、某一局部發生的事件將會隨著網絡傳播的擴散而成為全國范圍廣受關注、備受討論的熱點,傳統的線下處理方式將因為線上信息的快速擴散而大大增加難度。因此,網絡不僅為事件醞釀提供了平臺,而且也使得事件的應對處置難度增加。比如,過去在校園發生撞車等事件,學校及相關部門及時處理就能妥善解決,但如果通過網絡的過度炒作,局部性、個別性事件就極易衍變成社會事件。 三是網絡輿論影響源多、人物活躍性高。互聯網開辟了輿論的新領域,在復雜和喧囂的網絡中,一批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網絡意見領袖迅速崛起,他們出沒于網絡空間的焦點之處,活躍于網絡事件的焦點時刻,或是在大型門戶網站開設博客、微博,或是在熱點事件中奮筆疾書,或是在時政論壇中興風弄潮,他們的觀點言論往往對網絡輿論走向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對此,必須高度注意一些意見領袖利用網絡傳播平臺,以線上線下、現實虛擬、國際國內互動的方式將信息傳播與社會動員結合起來,試圖誤導學生、煽動學生。 四、應對舉措和重點工作 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還不夠適應,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還需著力加強。為此,高校在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過程中要以《意見》部署為指導,在工作理念上,切實遵循教育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加強整體設計,注重系統推進,積極創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途徑渠道。在工作任務上,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載體,以提升工作隊伍整體水平為保障,特別是要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盡快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要在哲學社會科學理論上練好“內功”,增強思想引領的主動性,特別要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優勢和專家資源,抓緊從學理上厘清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突出問題的理論根源、分析其思想本質,加快建構適應并能夠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要切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問題的能力,實施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建立健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分類評價體系。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建設,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支持中外學者圍繞中國發展和全球性重大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二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大對學生和教師兩方面的教育力度。對于學生,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要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全面深化課程建設綜合改革,編好教材,建好隊伍,抓好教學,切實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著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啟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對于教師,要始終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宣傳有要求”,引導不同類型的教師群體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要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教師頭腦,進一步健全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實行學術安全培訓制度,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研修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師社會實踐和校外掛職制度,重視在優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要扎實推進師德建設,落實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完善加強高校學風建設辦法,健全學術不端行為監督查處機制。要嚴把教師聘用考核政治關,探索教師定期注冊制度。 三是要學會善于做好知識分子的工作,增強高校領導班子的感召力。在情感上要與知識分子多交流,給予充分的尊重,爭取他們的思想認同。同時也要敢于交鋒,善于引導,旗幟鮮明地告訴他們我們堅持什么、反對什么,不能任由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四是要進一步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嚴格規范管理。強化高校課堂教學紀律,嚴格執行教師教學考核、教材使用、教學過程督導制度。嚴格按照“誰主辦、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督”的原則,切實落實論壇講壇學術報告會一會一報制、境外基金資助等管理措施。 五是要進一步加強網絡輿情監控和引導。要按照網絡生態和運行規律,綜合運用法律手段、技術手段,治理網上亂象,加強高校網絡安全管理,完善高校網絡信息內容監管機制,讓網絡空間成為激發正能量的堅強陣地。要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專項試點工作,大力推進校報校刊數字化建設,探索建立優秀網絡文章在科研成果統計、職務職稱評聘方面的認定機制,著力培育一批導向正確、影響力廣的網絡名師,立足校園網站建設開辦一批貼近師生學習生活的網絡名站名欄,建設一支由學生和青年教師骨干組成的網絡宣傳員隊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論教育資源網站、學生主題教育網站和網絡互動社區,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校務微博、校園微信公眾賬號等網絡新媒體建設。 六是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機制。高校領導班子,一定要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要切實加強黨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要完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機制,高校黨委要強化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黨委書記、校長要旗幟鮮明地站在意識形態工作第一線,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健全高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和院(系)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院(系)黨組織保證監督作用,加強高校共青團建設,加快推進高校章程制定和核準工作。要強化規范管理。對造成消極影響或嚴重后果的失職瀆職行為,一定要嚴格追究、嚴肅處理,決不縱容姑息。 |
相關閱讀:
- [ 02-09]高校思政課有高原更要高峰
- [ 02-08]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袁銀傳:高校思政課教師要樹立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問題意識
- [ 02-08]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書記劉希平:守好高校意識形態陣地
- [ 02-08]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加強宣傳思想工作是高校黨委政治責任
- [ 02-07]石紅梅: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幾點認識
- [ 02-07]青年教師應努力成為加強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中堅
- [ 02-07]發揮青年學生主體性 做好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
- [ 02-07]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羅永寬: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高校思政課的引領作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