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 終結“亂紛紛”時代
2015-02-11 07:37:05?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央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稱,這個指標可以作為貨幣政策的監測分析指標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央行昨日首次發布了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初步統計,2014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2.86萬億元,同比增長14.3%。央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稱,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可用于與其他經濟變量間同比增速的比較分析,也可以作為貨幣政策的監測分析指標,對提高金融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和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具有較大意義。 社會融資規模是指實體經濟(即非金融企業和個人)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量。其中,增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獲得的資金總額,存量指標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獲得的資金余額。 “2011年起,央行正式編制并公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當前,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社會融資規模。一些研究人員和機構自己測算和使用了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數據,他們使用的數據各不相同。因此,編制和公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數據能夠更好地統一統計口徑。”央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稱。 從指標構成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由四個部分九項指標構成:一是金融機構表內業務,包括人民幣和外幣貸款;二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是直接融資,包括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和企業債券;四是其他項目,包括投資性房地產、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公司貸款。為真實反映實體經濟實際獲得的融資狀況,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按面值或賬面值進行統計。 在2014年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構成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8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3.47萬億元,同比增長4.1%;委托貸款余額為9.33萬億元,同比增長29.2%;信托貸款余額為5.3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6.76萬億元,同比下降1.8%;企業債券余額為11.69萬億元,同比增長25.8%;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3.80萬億元,同比增長12.7%。 從結構看,2014年年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6.3%,同比低0.4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余額占比2.8%,同比低0.3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余額占比7.6%,同比高1.0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4.4%,同比低0.1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占比5.5%,同比低0.9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余額占比9.5%,同比高0.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占比3.1%,與上年年末持平。 2002年-201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不斷擴張,有力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初步統計,2014年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2.86萬億元,是2002年年末的8.27倍,年均增長19.3%,比同期人民幣貸款增速高2.7個百分點;與同期名義GDP的比率為193.0%,比2002年高69.6個百分點。 |
相關閱讀:
- [ 02-09]央行降準后的財富大數據:樓市都出現了回暖
- [ 02-08]央行降準出“普降+定向”組合拳 小微、三農獲甘露
- [ 02-08]央行發降準“紅包” 專家:有利整個社會融資成本下降
- [ 02-07]“穩增長、調結構”依然是央行降準的“主旋律”
- [ 02-07]央行研究局局長:降準不是強刺激的開始
- [ 02-06]央行降準后再放水 A股任性不領情高開低走不回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