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公立醫院全在省級平臺采購,五類藥品五種采購辦法 采購新規力降藥價虛火(政策解讀) 近日,國辦發布《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堅持藥品集中采購方向不變,將公立醫院用藥全部放在省級集中采購平臺采購,對公立醫院藥品實行分類采購,不僅有招標采購,還有談判采購、直接采購、定點生產等辦法,合理降低藥價,擠出虛高水分,并保障藥品供應。記者采訪了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對《意見》進行解讀。 建立國家平臺披露藥價信息 公立醫院是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占了全國藥品市場八成以上的份額。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介紹,2006年以后,我國推行以省(區、市)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但是,由于目前基層與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是“一個平臺,兩個辦法”,醫院藥品招標與采購脫節,部分藥品價格虛高不下,藥品回扣、商業賄賂案件頻發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意見》提出,實行藥品分類采購,對不同藥品分別采取招標采購、談判采購、醫院直接采購、定點生產等方式;改進藥款結算方式,鼓勵藥品生產企業與醫院直接結算藥品貨款,與配送企業結算配送費用,進一步減少中間環節;加強藥品配送管理,重點保障偏遠、交通不便地區的藥品供應配送,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探索縣鄉村一體化配送;規范采購平臺建設,拓展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功能,統一藥品采購編碼,公開藥品采購信息,實現藥品采購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強化綜合監督管理,嚴肅查處醫院和藥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毛宗福認為,不能簡單地否定藥品集中采購。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存在問題,既有人們對于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規律認識、執行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相關政策不匹配、不協調的原因,還有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果取消省級藥品集中采購,是對20多年改革探索的否定,并且從制度上再次給“藥品流通混亂”“藥品購銷不正之風”等人們深惡痛絕的亂象撕開政策的新口子。 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提出,藥品集中采購的實質是通過量價掛鉤控制藥品價格,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不能簡單否定。省級藥品采購平臺拿不到的價格,如果醫院能夠通過二次議價實現,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不合理現象。 藥品采購量、使用量是否一致?哪些藥用得比較多?這些采購當中重要數據的公開將有利于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遏制藥價虛高、醫藥領域腐敗等問題的解決。國務院醫改辦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藥品集中采購平臺還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功能規范和采購編碼,國家與省之間、省際之間還沒有全部聯網。2014年國家已啟動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目前已與天津等5個省(區、市)初步實現了上下傳輸,今年要實現所有省份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首提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 針對藥品在采購、供應、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意見》提出五種采購辦法。 對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多家企業生產的基本藥物和非專利藥品,發揮省級集中批量采購優勢,由省級藥品采購機構采取雙信封制公開招標采購,醫院作為采購主體,按中標價格采購藥品。采用量價掛鉤、雙信封投標的辦法進行招標采購,確保招采合一,降低流通環節成本。 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建立公開透明、多方參與的價格談判機制。對婦兒專科非專利藥品、急(搶)救藥品、基礎輸液、臨床用量小的藥品和常用低價藥品,實行集中掛網,由醫院直接采購。對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藥品,由國家招標定點生產、議價采購。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防治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免費用藥、國家免疫規劃疫苗、計劃生育藥品及中藥飲片,按國家現行規定采購,確保公開透明。 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陳文玲認為,不同藥品有不同采購辦法,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價格談判機制是發揮市場作用的做法。對婦兒用藥、常用低價藥等公益性藥品,醫院可以直接采購,則發揮了政府的作用。 據介紹,建立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在采購文件中屬首次提出,納入談判的藥品品種、范圍以及談判的原則、目標等,將有專門的實施細則,目前正在研究制訂談判辦法。 |
相關閱讀:
- [ 01-12]中國進口抗癌藥格列衛成天價 明暗回扣催高藥價
- [ 11-28]藥價放開背后玄機:發改委價格司領導班子多數涉腐
- [ 11-07]中華醫學會收8.2億元贊助背后:高藥價轉嫁給患者
- [ 05-29]今年醫改劍指高藥價高檢查費 有望釋放多重利好
- [ 05-29]公立醫院將提高診療費降低藥價 嚴抓醫藥購銷腐敗
- [ 05-14]揭開進口藥價畸高之謎
- [ 03-04]“藥價的秘密”:高價藥為何橫行?低價藥去哪里了?
- [ 01-07]網上購藥擦亮眼睛 網上藥價不低反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