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臺意見:加大對危害安全生產犯罪懲治力度
2015-09-16 18:42:17??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暉 |
分享到:
|
以下為答問全文: 問:請您介紹一下《意見》的起草背景? 答: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公共安全連著千家萬戶,確保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但是,公共安全領域的隱患仍然存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等問題突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問題,把維護公共安全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維護公共安全的重要意義,科學分析了公共安全形勢,明確指出了當前維護公共安全需要重點做好的各項工作。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司法機關,肩負著維護公共安全的重任。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認真做好審判執行工作,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妥善處理矛盾糾紛,有力保障公共安全,依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最高人民法院制發《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和廣大干警充分認識維護公共安全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當前公共安全形勢,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切實維護公共安全,推進新形勢下公共安全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 問:請您介紹一下人民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維護公共安全的基本要求? 答:人民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維護公共安全,應當準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堅持立足本職。人民法院的主要職能是審判案件,案件是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也凸顯社會安全的風險點,要通過依法公正高效審判,懲治犯罪、化解矛盾、防范風險。 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現實、最突出的問題入手,扎實做好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生產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等案件的審判工作,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方公共安全的形勢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強化相關案件審判工作。 三是要延伸審判職能。綜合運用庭審直播、案例發布等方式,增強案件裁判的法律和社會效果,開展法制宣傳和公共安全教育,推動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建設,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安定的深層次問題。 問:請您介紹一下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嚴懲嚴重刑事犯罪,維護公共安全的舉措? 答:當前,一些地方嚴重刑事犯罪案件屢有發生,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和社會穩定。各級人民法院以人民群眾安全需求為導向,堅決依法嚴懲嚴重刑事犯罪: 一是要依法嚴懲暴力恐怖犯罪活動。要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對暴力恐怖犯罪活動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員、罪行重大者,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應當依法判處,堅決打掉暴恐分子的囂張氣焰,樹立法治威嚴。既要立足打早打小打苗頭,又要體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敦促犯罪分子自動投案、檢舉揭發,特別是主動交代、協助抓捕幕后指使者,有效維護人民權益和社會安寧。 二是要依法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要依法嚴懲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黑惡勢力犯罪、毒品犯罪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加大對婦女、兒童等群體的司法保護力度,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有效維護社會秩序。 三是要強化涉眾型犯罪案件的審判工作。涉眾型犯罪,影響面廣、危害性大,社會各方高度關注。既要加大對涉眾型犯罪的懲治力度,精心做好此類犯罪案件的審判和信息披露工作,又要重視對犯罪分子的違法所得追繳和涉案財物的依法處置工作,最大限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穩定社會秩序。 問:請您介紹一下人民法院通過依法嚴懲安全生產犯罪,維護公共安全的舉措? 答:近年來,非法、違法生產,忽視生產安全的現象十分突出,造成群死群傷的重特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屢有發生。特別是天津港“8 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事故以及近期一些地方接二連三發生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再次暴露出安全生產領域存在突出問題、面臨嚴峻形勢。血的教訓極其深刻,必須牢牢記取。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刑罰的懲罰和預防功能,加大對各類危害安全生產犯罪的懲治力度,用嚴肅、嚴格、嚴厲的責任追究和法律懲罰,推動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有效落實。要準確把握打擊重點,重點懲治發生在危險化學品、民爆器材、煙花爆竹、電梯、煤礦、非煤礦山、油氣運送管道、建筑施工、消防、粉塵涉爆等重點行業領域企業,以及港口、碼頭、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部位的危害安全生產犯罪,從嚴懲治發生在這些犯罪背后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貪污賄賂和瀆職犯罪,切實加大對危害安全生產犯罪的懲治力度,并依法妥善審理涉及重大責任事故的賠償案件,積極支持當事人依法維權,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問:請您介紹一下人民法院做好涉民生案件審判工作,維護公共安全的舉措? 答:新形勢下,人民法院在保障民生,維護公共安全方面的責任更加重大。當前,要著力做好群眾反映強烈、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涉民生案件的審理工作,健全完善保障司法為民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具體而言,要妥善審理涉農案件,依法嚴懲針對農村弱勢群體和發生在農村的犯罪,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持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依法嚴懲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的犯罪,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犯罪,有效維護食品藥品安全。要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強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特別是,要從嚴懲治危害民生的職務犯罪,促使國家工作人員切實履行保障民生的職責。 問:請您介紹一下人民法院在維護信息網絡安全方面的舉措? 答:網絡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絡秩序是公共秩序的有機組成部分。近年來,針對信息網絡實施的攻擊破壞和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日益突出,危害十分嚴重,網絡社會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社會各方高度關注。 網絡社會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促進完善網絡空間管理是人民法院的重大政治責任、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一方面,要從嚴懲治制作、銷售、使用“偽基站”設備等犯罪活動和針對基礎信息網絡、重要行業和領域的重要信息系統、軍事網絡、重要政務網絡、用戶數量眾多的商業網絡的攻擊破壞活動,有效保障信息網絡自身安全;另一方面,堅決依法打擊網上造謠、傳謠行為,懲治利用網絡實施的盜竊、詐騙、敲詐勒索、尋釁滋事、販賣毒品、傳播淫穢信息等犯罪,維護網絡社會安全,促進網絡秩序的進一步規范,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個健康、有序、清朗的網絡環境。 問:請您介紹一下人民法院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促進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的舉措? 答:人民法院要堅持立足本職與適當延伸審判職能并重,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努力構建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積極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與有關部門一道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安定的深層次問題,促進公共安全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是要積極參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要按照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總體思路,扎實做好審判環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在做好審判工作的同時,要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強化法制宣傳,震懾違法犯罪。 二是要加強司法建議工作。司法建議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責,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的重要方式。針對審判執行工作中發現的管理漏洞、治安隱患,要及時向有關單位或職能部門提出完善規章制度、強化日常管控、加強源頭治理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公共安全體系的健全完善。 三是要加強司法調研工作。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加強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審判業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審判信息大數據,強化司法統計和調研工作,準確研判公共安全形勢,為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勢分析制度,及時消除公共安全隱患提供決策參考。 四是要做好人民法院自身安全工作。人民法院安全工作事關涉訴群眾和法院干警的切身利益,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安全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任務更加艱巨繁重。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決不允許因自身工作問題引發群體性、突發性和個人極端事件。要不斷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健全完善法院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網絡,確保人民法院人員安全、場所安全、信息安全。 |
相關閱讀:
- [ 09-10]最高法核實九江大橋船撞橋塌事故證據 曾致8人死
- [ 09-01]最高法發布懲治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典型案例 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呈下降趨勢
- [ 08-31]最高法發布8起侵害未成年人典型案例 3起因網聊而起
- [ 08-19]最高法:法院工作人員為案件當事人打探案情將被處分
- [ 08-19]最高法:設信息專庫記錄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插手案件
- [ 08-12]最高法為民間借貸立新規 平臺仍能繞過監管
- [ 08-07]最高法:民間借貸年利超36%無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