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食品北京10月30日訊(婁奕娟 李楠) 10月30日下午,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舉辦媒體吹風會,回應公眾及媒體對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IARC)關于食用紅肉和加工肉制品致癌性評定的廣泛關注。 報告數據來源于20余年的相關調查 世衛組織駐日內瓦總部營養健康和發展司司長Dr Branca表示,此前加工肉致癌、紅肉有可能致癌的主要結論需要放在不同的食用習慣、食用方式等前提下得出。關于加工肉致癌風險,實際上是對2002年提出報告的再次確認,本意并非讓人停止吃肉,而是提醒人們合理吃肉,降低可能存在的飲食風險。對于紅肉可能致癌的結論來說,目前紅肉與癌癥之間的證據是有限的,所以建議人們在合理飲食的情況下不增加食用數量。 對于人們關心的“致癌風險提高18%”的數據如何得出,Dr Branca表示,本次調查是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期跟隨歐美、日本目標人群及其罹患癌癥情況得出,尤其是在美國開展的“癌癥預防對列研究”,涉及人群14.8萬人;1992年開始的“癌癥與營養歐洲前瞻性調查”,涉及人群47.8萬。調查顯示,每天吃50克加工肉制品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會提高18%。 Dr Branca強調,本次調查結果并未受到非科學因素影響。參與的22名科學家來自10個國家,名字都公示在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網站上,且并未出現不同意見。IARC發布的報告是該機構常規定期所做的工作內容,得出的結論只是發現,并非建議。世衛組織據此報告提出建議,明年初將舉行顧問磋商會,對新發布的報告進行討論,最快將于2017年初對于報告內容提出健康飲食的建議,各國可結合本國食品供應系統、人們健康和發展情況考慮予以推薦。 未證明烹飪方式與致癌有必然聯系 Dr Branca表示,對于以肉食為主的國家,例如美國、歐洲等,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占所有癌癥發病率的10%。 他還表示,2012年全球有70萬人死于癌癥,其中有20%來自中國。 中國的四川省、湖南省長期食用臘肉,這里也有許多高齡老人,他們一生未有重大疾病,Dr Branca 認為,長期食用加工后的紅肉只是致癌的可能性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他表示,可能當地有其它健康因素來維持當地人的健康飲食。 針對中國人喜歡的臘肉、烤肉等烹飪方式,Dr Branca說,烤肉等高溫烹飪方式,特別是直接接觸火的方式會增加致癌物的產生,但IARC目前并無明顯證據證明烹飪方式與致癌有必然聯系。 他表示,中國政府發布很多食品生產、流通的法律和許多提示性消費建議等,相信中國政府有能力保證中國食品的安全。 加工肉與吸煙致癌風險不一樣 對于為何把加工肉與吸煙致癌同列為一級致癌物,Dr Branca表示,這與致癌危害定義有關。危險因素與致癌有明確關系,定義為“對人類致癌一級”,因為加工肉與致癌有確定關系,因此才與煙草并列為“一級”;但需要強調的是,兩者的致癌風險性是不一樣的:煙草同樣可導致腸癌,煙草致癌的風險要大于食用加工肉。 |
相關閱讀:
- [ 10-30]專家:健康吃肉才能盡量遠離腸癌 少吃加工肉制品
- [ 10-30]世衛組織澄清:不是不吃而是少吃加工肉以防癌
- [ 10-29]世界衛生組織:13年前發現加工肉致癌 應平衡飲食
- [ 10-28]世衛指加工肉品會致癌 專家:應少吃肉而非不吃
- [ 10-27]韓協會稱韓國人食用加工肉制品量少 無致癌問題
- [ 10-27]世衛組織稱吃加工肉確實致癌 質疑聲音涌現
- [ 03-07]研究成果顯示:常吃加工肉會提高患心臟病風險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