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中求進”的新變化:強調供給側改革
2015-12-22 18:02:40??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趙舒文 |
分享到:
|
供給側改革核心:去庫存、去產能、國企和金融改革 明年更重要的是財政政策的配套政策,主要是通過發行政策性金融和推廣PPP配合政府加杠桿。 第一大抓手是政策性金融。中央層面雖然暫時還發不了特別國債,但以政策性銀行為主體的專項金融債其實是一種另類的特別國債。今年已發行的6000億專項金融債由國開行和農發行、中央財政貼息,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年為了解決增量項目的融資來源問題,至少會擴容到1萬億。第二個抓手是PPP,今年是項目招標年,明年才是簽約年,3.4萬億的存量PPP項目中的簽約規模將超過1萬億。 從供給側改革來看,明年可能是破冰之年,核心思路有三點:一是去庫存。房地產重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去年沒提)已成定局,表述也沒有懸念,一定是“化解房地產庫存”。和之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相比,這次會議提出了更具體的措施“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過去的住房保障主要靠擴大供給,以后可能更多的靠擴大需求,通過貨幣化補貼、建立國家住房銀行等方式降低老百姓的住房融資成本。 二是去產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歷史上可能第一次明確提出“兼并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這意味著在連續幾年擴張需求不奏效的情況下,中央已經把去產能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但考慮到就業壓力,未來仍是兼并重組為主,破產清算為輔。 三是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大改革,這是三中全會以來一直在說的,但這次特別強調了社保值得關注,這和中央目前對城市工作的空前重視有關。 以后不只要關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要關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5%,中央提出“更加重視做好城市工作”,以后可能每年都召開一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這可能也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遲的重要原因)。城市工作里面有兩點值得市場關注。 第一,提高戶籍城鎮化率,也就是農民工市民化。過去的城鎮化是要“地”(建設用地指標)、要“錢”(財政轉移支付),但忽視了“人”,以后要平衡,十三五規劃里已經提了解決辦法,就是把建設用地指標和財政轉移支付額度和落戶人數掛鉤。這將通過完善社保體系增加城市人口的養老、健康、醫療等有效需求,拓展相關服務業的市場空間。 第二,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地下管廊才剛剛開頭,還有很多市政基礎設施亟待更新和完善,尤其是在城鎮人口持續增加之后。在這方面,政府能做的就是改善投融資體制,可以預見的措施包括:擴大專項金融債的發行規模,調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加速折舊,加快推廣PPP模式等。 (管清友系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經濟觀察報首席經濟學家,朱振鑫系民生證券研究院高級宏觀研究員) |
相關閱讀:
- [ 12-22]透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動中國經濟進入新境界
- [ 12-22]經濟日報評論員:以改革新突破釋放發展新動能
- [ 12-22]2016,中國經濟八大關鍵詞
- [ 12-22]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
- [ 12-22]俄總理簽署命令對烏克蘭實施經濟反制
- [ 12-22]十八大后中央經濟會議首提“房價” 鼓勵開發商降價
- [ 12-22]外媒對中國經濟的關注再度升溫 “‘唱衰’論調不足為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