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深水區,國有資產的并購重組力度進一步加大,2018年將有望迎來國企重組整合浪潮。多地近期提出重組整合目標或計劃,廣東2018年底基本完成省屬國資系統的重組。而企業層面重組整合也在加速, 27家上市國企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輪的重組整合中,利用重組整合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強強聯合打造規模效應等勢頭越發明顯,電信、生化、高端制造等戰略新興行業的重組增多也引人注意。在“走出去”的趨勢下,還有不少企業選擇通過境外并購重組提高競爭力。 2017年,從中央到地方,特別是涉及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領域,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的步伐正在顯著加快,圍繞著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正在全面加速。這從上市公司并購的升溫上就可窺一斑。 Wind統計數據顯示,以最新披露日期計算,2017年以來A股市場共計發生重大重組事件461起(含失敗),涉及交易總金額高達1.85萬億元。上述重大重組事件中,涉及國有上市公司的就有126家,總交易規模達到了8538億元。而截至9日,滬深兩市合計1014家國有企業中,處于停牌狀態的有50家,其中中央國有企業20家,地方國有企業30家。停牌原因為重大資產重組的共有27家。 渤海活塞日前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稱,本次交易對方為TRIMET Aluminium SE,是與公司無關聯關系的第三方。交易標的公司所屬行業為汽車制造業,公司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標的公司75%股份。根據渤海活塞介紹,該公司主業為高性能、低排放內燃機活塞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生產各種汽車、船舶、工程等動力機械用活塞的專業化企業,活塞制造產能居世界單個工廠首位。 記者了解到,標的公司是一家歐洲知名的輕量化鋁合金部件研發和制造企業,產品涵蓋鋁合金發動機部件、傳動件及車身結構件等。標的公司為歐洲汽車行業的領導品牌如戴姆勒、寶馬、奧迪、大眾、沃爾沃、麥格納等提供鋁合金零部件的開發與生產,并與各大主機廠保持著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是歐洲汽車鋁合金鑄造行業的領導品牌。 根據此次公告,不難看出渤海活塞通過重組延伸產業鏈的意圖和計劃。此外,標的公司在歐洲的銷售網絡和客戶市場也或將促進渤海活塞拓展境外市場。 同樣重組境外公司的還有中糧生化。中糧生化公告稱,公司重組的標的資產初步確定為3家境外公司的100%股權。3家公司均為投資控股型公司,其投資項目分別從事生化能源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生物化學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生物制造領域的相關研發。標的公司目前的控股股東均為COFCOBio-chemicalInvestmentCo.,Ltd.,實際控制人均為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糧生化官網顯示,公司主營產品包括燃料乙醇、檸檬酸及其鹽類、L-乳酸、油脂、玉米蛋白飼料、生物發酵飼料及DDGS等系列產品。 華潤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日前則與重慶市經信委、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三方將致力于將華潤微電子 (重慶) 有限公司打造為全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基地。據悉,本次整合是央企間微電子業務的第一次重組,是國內半導體產業關鍵戰略資源 (8英寸晶圓生產線) 的第一次整合,也是國內分立器件產品和業務規模最大的一次整合。 事實上,高端制造、生物化學等戰略行業的重組整合一直在提速。業內專家認為,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國企重組整合的目的性、戰略性都更強了,專業化重組、結構調整成為關鍵詞。2017年成功實施了國機集團與恒天集團,保利集團與中輕集團、中國工藝集團,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3組7家企業重組,國資委監管央企戶數由2003年國資委成立之初的196家調整至98家。 根據國資委的部署,在此基礎上,未來將繼續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資委改革局局長白英姿表示,下一步央企的重組整合,將重點抓住“五個聚焦”: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突出精干主業、聚焦做強做優做大、聚焦行業健康發展、聚焦創新能力提升。 隨著2018年更多省市重組方案出臺,今年重組整合將進一步提速,促進國企精益主業、發展新興行業及戰略行業。湖南省屬企業至2017年末已整合至30家以內,海南省國資委主任倪健日前也表示,下一步將公布各企業主業目錄,鼓勵省屬企業間通過交叉持股、合資合作等方式實施調整重組,推動資源向重點領域、優勢企業、優秀團隊聚集。 為加快推進戰略性重組,廣東省國資委專門研究制定了《省屬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整體方案》。按照省國資委的部署,2018年底基本完成省屬國資系統的重組,70%以上省屬國有資本集中到基礎性、公共性、平臺性、引領性等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85%以上國有資本集中在資產超千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 廣東省國資委主任李成表示,總的考慮,就是要進一步明確省屬企業整體功能定位,即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著力在重大民生工程、重點項目、重要平臺和關鍵行業上優化配置國有資源,切實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好綜合性、區域性、系統性、帶動性功能和作用。通過突出分類發展,將目前的準公共性、競爭性省屬企業,進一步細分為準公共類、競爭類、金控類三大類別。準公共類企業要打造成為全省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的主力軍,競爭類企業要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引領者,金控類企業成為影響力較強的資本運營商、產融服務提供商。 (記者 王璐 實習記者 黃可欣) |
相關閱讀:
- [ 01-10]解讀國企公司制改革:不僅是改名那么簡單
- [ 01-06]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 [ 01-04]員工持股改革再掀風潮 國企創新驅動效應將加速爆發
- [ 01-03][回眸2017]國企改革全面進入“施工期”
- [ 12-26]李錦:國企要做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 [ 12-18]國企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 12-18]國企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前11月利潤創5年最好水平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