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風不能做表面文章
2013-04-15 15: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中央出臺改作風的八項規定以來,自上而下滌蕩人心,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得到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肯定。然而,貫徹規定,落實任務,殊非易事。當前,應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改作風不能只作表面文章。 不少干部群眾反映,在改作風的強大輿論壓力下,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有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高檔飯店冷清了,內部餐廳、私人會所卻熱了;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迎來送往減少了,卻變換各種辦法陪吃陪喝;有的形式上“瘦身”,內容卻未“健身”,官樣文章一如既往……盡管絕大多數地方認真貫徹規定,嚴格自律,正氣上升,但上述種種做表面文章的現象不可小看。要認識到,這不僅會消解改作風的已有成效、影響改作風的最終實效,也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不良作風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抓一抓有好轉,松一松就反彈。改作風一陣風,也是一些地方和單位易發的痼疾。上級一重視,馬上就抓,領導不強調,立刻就放。嘴上雷聲大,行動雨點小,風頭過后,一切照舊。這本身就是一種壞作風。正因此,中央明確要求以踏石有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改作風,以“常長”二字抓作風,一抓到底,絕不懈怠。 將改作風進行到底,就要認清當前形勢任務:改作風不是為了“應付”,搞所謂變通是非常錯誤的;就要形成一套制度保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把作風導向體現在政績考核、干部選拔和行政問責的全過程;就要完善各項監督機制:暢通渠道讓媒體和群眾監督,為改作風注入壓力,帶來動力。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改作風,難的是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檢驗的是黨員干部的黨性意識、政治責任。只有在思想深處觸動“密切血肉聯系”這個根本、在黨性修養上強化執政為民這個責任,才能將改作風內化為精神追求和自覺行動。只有持之以恒真轉實改,才能徹底摒棄觀望風、杜絕一陣風,打消干部群眾顧慮,讓民心與黨心貼得更近。 |
相關閱讀:
- [ 04-12]新規后中高端餐飲遇陣痛 亟待擺脫公款依賴
- [ 03-29]京華時報:八項規定如何管住九字經?
- [ 03-24]“八項規定”呼應三大現實 改作風保障實現中國夢
- [ 03-19]中央紀委對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進行通報
- [ 03-08](兩會授權發布)蔡玲委員:落實“八項規定”各級領導要率先垂范
- [ 03-08]蔡玲: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
- [ 02-17]新年新氣象 龍巖機關單位熱議落實“八項規定”
- [ 02-08]中央反鋪張浪費八項規定出臺 6成餐企出現退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