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倒逼改革過去30年屢屢驗證 當下正面臨第四波
2014-12-03 08:23:4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第四波 “開放倒逼改革” 在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常修澤看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出現了三波“開放倒逼改革”,當下所面臨的是第四波。 第一波出現于上世紀80年代初。深圳特區成為中國開放的試驗田,既為中國發展帶來了資金、技術與先進的經驗,也帶來了市場經濟,并進而對原有的體制機制造成了沖擊。計劃經濟的許多束縛,在不斷改革中被沖開。 在“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背后,是在開放過程中,這座城市為中國開創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在全國率先進行了土地管理體制、外匯管理體制、國有企業股份制等諸多重大改革措施,在體制機制上實現了突破。 第二波出現于上世紀90年代初。此時,浦東新區成為先行者,在開放過程中,倒逼啟動了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 “開放浦東,標志著開放由沿海向沿江、內陸縱深拓展。浦東率先開始培育證券、期貨、產權等要素市場,開啟了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大膽探索,為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積累了寶貴經驗。”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這樣認為。 第三波出現于21世紀初。在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經濟開始與世貿組織的規則相銜接,并由此開啟了諸多領域的改革,僅法律法規就廢止、修改和制訂了數千條之多。在關稅減讓、消除貿易壁壘、完善國內貿易法律體系等諸多方面,中國都進行了改革。 除了在制造業領域履行開放義務外,中國還借入世之機,加強了以金融服務業為代表的服務業市場開發開放力度,并因此而逐漸放開了許多業務領域。 第四波開放則在當下開展得如火如荼。上海自貿區的發展,給了中國一種全新的接觸世界的方式。這個新一輪開放的試水者,在產生一系列成績的同時,再次發揮出“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開放精神,獲取了諸多寶貴經驗。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市政府參事王新奎看來,中國的國際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中國正在從過去接受規則的角色轉變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而世界也不能離開中國自說自話地制定規則。 在王新奎看來,上海自貿區就是一個“開放倒逼改革”的壓力測試平臺,目標是營造一個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公平統一高效的營商環境,核心是通過改革使政府管理經濟、管理貿易、管理投資的行為國際化。 “開放不斷增強社會機體的活力。高壓力、可比選、強競爭等多樣性的特點必然會帶來應激反應、鯰魚效應和溢出效應,從而倒逼改革、推動發展,保持社會機體的活力。”沈曉明認為。 回首歷史,我們會發現,在中國的大地上,過去30多年間,每10年左右就會迎來一波“開放倒逼改革”的高潮,每一次都將中國推向了更高層次的發展。 |
相關閱讀:
- [ 12-02]習近平:推動改革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互動
- [ 12-02]偉大的開篇:從三中全會到四中全會
- [ 12-02]存款保險費率可能“低起步” 隨后適時提高
- [ 12-02]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接近完成 方案料以1+N形式發布
- [ 12-02]山西1165個煤檢站點終結使命 煤焦運銷改革破冰
- [ 12-01]我國三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
- [ 12-01]國家發改委政務服務大廳1日起試運行
- [ 12-01]存款保險制度筑起金融安全網 為深化金改提供保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