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倒逼改革過去30年屢屢驗證 當下正面臨第四波
2014-12-03 08:23:4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體制不適應 就果斷改 “我們為什么會有開放倒逼改革的壓力,那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新的發展趨勢推動了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的重構。”王新奎直言。 十八大以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大方面的建設,成為自上而下的共識。如何建設,如何改革,開放會給我們帶來新思路。 一本叫做《全球規則的重構》的書,或許能部分解答中國為何仍需要“開放倒逼改革”的邏輯,書中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眼中的中國各不相同,對中國的期待自然也不一樣。一言以蔽之,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巨大變化。 在王新奎看來,面對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則新的變化趨勢,中國需要積極參與,“但回來一算賬,體制適應不了怎么辦?改革!這就是新的開放觀。” 今年被稱作“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在今年遍地開花,這五大方面均有涉及。常修澤將這五大方面評價為“五環式”改革,并認為這五大方面“環環相扣,融為一體”。 例如,在經濟方面,“環環相扣”的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啟動,給大陸和香港的投資者吃下一顆定心丸,運行非常平穩。在此基礎上,證監會表示,將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步開放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境內市場,并健全跨境投資的投資者保護制度,加強監管協調等。滬港通的開啟,攪動了改革的“一池春水”。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李克平透露,有觀點認為今年或者明年將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元年”,這意味著中國將很快成為對外投資的凈輸出國。中國公司不可避免要在全球市場中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生產布局,并不斷對自身進行完善,這種挑戰,將促使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理念上的提升,以及在與外界匹配時的調整。 再如,在政治方面,開放帶來了政府自身體制改革的契機。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其形成的“負面清單”制度,就是對本屆政府簡政放權改革的有效推動,并形成了成熟的、可復制的經驗。在常修澤看來,這些都是推動管制型政府向“中立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轉變的改革措施。 又如,在生態文明方面,國際合作正在使中國實現雙贏。最近的例子是11月12日,中美雙方在北京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并提出了到2030年的氣候減排目標,這一方案無疑對中美甚至全世界都有重要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直言,這一目標具有“倒逼作用”,而為了實現這一開放過程中提出的偉大目標,至少需要配套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和改革措施。比如,在節能提效上要有配套政策,并且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再如,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要有相應的政策鼓勵和支持等。 |
相關閱讀:
- [ 12-02]習近平:推動改革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互動
- [ 12-02]偉大的開篇:從三中全會到四中全會
- [ 12-02]存款保險費率可能“低起步” 隨后適時提高
- [ 12-02]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接近完成 方案料以1+N形式發布
- [ 12-02]山西1165個煤檢站點終結使命 煤焦運銷改革破冰
- [ 12-01]我國三大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全面實施
- [ 12-01]國家發改委政務服務大廳1日起試運行
- [ 12-01]存款保險制度筑起金融安全網 為深化金改提供保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