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逆全球化”的經濟和政治表現凸顯,暴露出發達國家主導下傳統全球化的諸多弊端,因此,打造傳統全球化的升級版,推動實現“新全球化”勢在必行。中國應繼續為世界作出理念貢獻、機會貢獻、制度貢獻,成為推動實現“新全球化”的先行者、實踐者、引領者。 正如彼得·考克萊尼斯所說,“經濟發展和全球化都不必然是單向度的進程,全球化能夠給予的,它也能夠輕易取回”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成為“冷戰”結束以來全球化高歌猛進的“分水嶺”,隨后出現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逆全球化”。如何看待當前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和傾向?經濟全球化將會走向何方? “逆全球化”抬頭及現實原因 “逆全球化”的經濟表現是什么?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最新數據,世界進出口貿易額占GDP 比重從2008年的51.86%下降至2015 年的44.99%,下降了6.87個百分點,相當于倒退回本世紀初的水平;其中,美國、日本分別下降了2.24、0.96個百分點,歐盟小幅緩升1.2個百分點;中國亦無法獨善其身,下降了19.82個百分點,下降幅度明顯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預計將進一步下降至33.4%,相當于1999年的比重(33.1%),從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轉而成為“逆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同時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16年全球貿易增幅可能連續第五年低于經濟增速。 “逆全球化”的政治表現是什么?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動力不足,增長分化加劇,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的“全球化波折”等新形勢,加之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加速興起,美國等發達國家普遍感到敏感和不安,曾經的自由貿易倡導者紛紛走上向內的道路,從強調釋放市場力量的新自由主義范式向主張社會保護轉變。2016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全民公投,投票結果表明英國不再屬于歐盟成員國,歐盟第一次遭受了減員打擊,暴露出歐盟增長緩慢、復蘇乏力、就業低迷、難民危機的多重困境;2016年11月,美國大選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新當選總統特朗普競選期間公然提出反對全球化、要求重新談判WTO,并不斷拋出“廢除美國貿易協定”、“取消《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等保護主義言論,表明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對經濟全球化的復雜態度,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巨大不確定性。 為什么會出現“逆全球化”?究其根本,深層次原因有三:第一,全球貧富懸殊拉大。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內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貧富差距懸殊,底層群眾和弱勢群體獲得利益少,大企業和精英階層獲得利益多,出現財富鴻溝。 第二,各國失業問題凸顯。由于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分工布局,全球生產和外包體系建立,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主要分布在廣大發展中國家,導致歐美發達國家制造業部門的失業工人增加,成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體。 第三,國家民族主義回潮。國與國之間最根本、最核心的關系是利益關系,全球化作為一種國家主權的讓渡,從經濟角度去國家化,會引起本國政府的不滿,使得政治整體趨向保守、經濟整體趨于內向。 經濟全球化仍是大潮流、大趨勢 面對“逆全球化”思潮擴散全球的新現象,如何分析世情?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整體形勢?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一階段會議上明確指出,“經濟全球化進入階段性調整期,質疑者有之,徘徊者有之。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 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所趨”,來源于金融危機后國際貿易、跨國投資、人員跨境流動的回溫。首先,從國際貿易來看,2015年世界貨物出口額和進口額占GDP比重雖有所下降,但2011年-2014年間基本與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相當,達到25%左右,并未出現嚴重下滑,此外服務貿易成為貿易增長新亮點,服務貿易占GDP比重從2008年的12.5%上升至2015年的13%;其次,從跨國投資來看,世界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GDP比重也有所回溫,從2011年的高點303.2%下降至2014年的低點218.6%,2015年又回升至286.7%;最后,從人員跨境流動來看,國際移徙者總數也一直呈現上升狀態,從2000年的1.72億人上升至2010年的2.21億人,又進一步上升至2015年的2.43億人,人員要素的流動加劇,也必將帶動其他要素的全球化流動。 經濟全球化的“大勢所趨”,來源于南方國家加速崛起、南北國家實力消長的全球經濟格局重塑。從當前全球化格局來看,雖然北方國家對經濟全球化和對外開放抱收縮態度,南方卻齊喚開放。隨著南方國家的加速崛起、追趕,南北方國家實力消長的格局變遷,促進經濟全球化的正面因素進一步積累,負面因素進一步式微。從貿易實力來看,無論是商品貿易還是服務貿易,均從1990年的“二八開”上升為2015年的“四六開”,南方國家貨物出口額占世界比重從23.92%上升至42.1%,貨物進口額占世界比重從21.51%上升至38.93%,商品貿易(含進出口)占世界比重從22.71%上升至40.51%,服務貿易占世界比重從18.48%上升至34.52%;從經濟實力來看,按匯率法計算,南方國家GDP占世界比重從1990年的17.2%上升至37.6%,提高了20.4個百分點,按購買力平價法(PPP)計算,南方國家GDP總量占世界比重已經超過北方國家,未來還將進一步拉開差距。世界貿易和經濟格局正在加快演變,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 總而言之,越是在“逆全球化”思潮抬頭時,越要保持清醒理性。要看到,經濟全球化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基礎條件并沒有改變,各國尤其是南方國家的規模化生產、創新性發展、大范圍貿易、持續性增長,無一不需要更為廣闊的國內外市場,這將成為全球化發展的不竭動力。部分國家人為隔斷國際貿易、跨國投資、人員流動等交流與合作的紐帶,意味著“雙輸”或“多輸”的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
相關閱讀:
- [ 12-16]胡鞍鋼:中國仍處在全面崛起時代
- [ 12-07]胡鞍鋼:成功走出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 [ 11-12]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 [ 11-03]胡鞍鋼:建議臺灣有識之士很好地閱讀“十三五”規劃
- [ 08-22]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