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擔當推動實現“新全球化” 縱然經濟全球化大勢仍在,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近年來,“逆全球化”的經濟和政治表現凸顯,也暴露出發達國家主導下傳統全球化的諸多弊端,因此,打造傳統全球化的升級版,推動實現“新全球化”勢在必行。 什么是“新全球化”?習近平在不同場合談到“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第一,以平等為基礎,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第二,以開放為導向,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第三,以合作為動力,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第四,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 “新全球化”與傳統全球化有何區別?主要應有以下五個方面不同:一是從不平衡到平衡的“新國際秩序”,南方國家將獲得與經濟實力、貿易實力相稱的話語權和利益分配;二是從不安全到安全的“新安全格局”,各國應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共同維護系統性安全,構筑好政治安全這一根本保障;三是從不開放到開放、不包容到包容的“新經濟模式”,共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降低關稅總體水平,逐步取消非關稅貿易壁壘,同時增強經濟的包容性,著力降低基尼系數、失業率、貧困發生率,提高女性就業率和人類發展指數(HDI),使人民共享開放紅利;四是從排他到非排他的“新文明交流”,各種文明既不自我優越,也不盲目自卑,更不排擠他國,而應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共同文明實現創造性、創新性發展;五是從不可持續到可持續的“生態體系”,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推動節能減排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中國能為“新全球化”做些什么?滄海橫流,方顯大國擔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應將繼續為世界作出理念貢獻、機會貢獻、制度貢獻,成為推動實現“新全球化”的先行者、實踐者、引領者。一方面,是實實在在、“真金白銀”的發展機會擔當。未來5年,中國將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包括將達到8萬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總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的利用外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的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億人次的出境旅游人次。另一方面,是共商共建、共贏共享的全球治理擔當。中國作為主導者和倡導者,共建“一帶一路”,成立絲路基金、亞投行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積極建設全球自貿區網絡;中國作為倡導者,G20杭州峰會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并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推動《巴黎協定》生效并作出減排承諾。總之,中國將高舉“新全球化”的大旗,積極推動有利于全球共同發展的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服務便利化,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謀發展,以發展贏繁榮,既惠及中國人民,也必將惠及世界人民。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
相關閱讀:
- [ 12-16]胡鞍鋼:中國仍處在全面崛起時代
- [ 12-07]胡鞍鋼:成功走出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
- [ 11-12]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 [ 11-03]胡鞍鋼:建議臺灣有識之士很好地閱讀“十三五”規劃
- [ 08-22]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