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2月23日電 題:論壇側記:“帶路”的商機與訣竅 中新社記者 周銳 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帶路”的倡議中蘊含著哪些商機?要實現這一倡議“帶路”又有哪些訣竅? 在中國新聞社23日于福建泉州主辦的“新世紀絲綢之路經濟論壇”上,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一語雙關的開場白點燃了會場內智慧的火花。對于“絲綢之路新商機在何處?”、“沿線城市如何把握發展機遇?”等問題,與會者從多個角度給出回應。 2013年9月,中國領導人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對于這一倡議帶來的商機,泉州和西安這兩個“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城市的官員感受最為明顯。 泉州市市長鄭新聰用三個“多”描述了中央“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當地的改變:來泉州參觀考察和文化尋根的人更多了;尋求合作的大企業多了;泉州接觸的國際知名的企業更多了。 西安市副市長韓松介紹說,西安從2008年起就開始打造國際港務區,致力通過和天津、青島等沿海城市合作,把這些地區港口服務功能轉移到西安,從而將內陸的區位劣勢變成優勢。他表示,飯館建得再好也需要有人來吃飯,需要營銷,“老天保佑,機會來了”。 除了可以直接獲益的沿線城市,商機的誘惑也正在向更廣的領域和區域滲透。香港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表示,“一帶一路”的發展里無論是貨物貿易還是投資都離不開金融,未來銀行的業務中將更多的涉及跨境結算,人民幣金融產品將在更大范圍被使用,這些都是商機。 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總裁李耀著重分析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外溢效應。他表示,該基金在東盟投資了7億多美金,目的就是尋找一種新的商業價值觀,通過中國適當的技術、經驗和商業模式,幫助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社會均衡、可持續發展,“這是中國商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所可以作出的貢獻”。 當白巖松要求發言者用一句話來概括“一帶一路”構想可能碰到的問題時,上述嘉賓提出了一個共同的關切:中國如何實現“一帶一路”沿途國家雙贏與多贏? 在當天的“絲綢之路”大講堂上,三位學者結合自身的研究成果,為如何成功“帶路”提供了三個關鍵詞:開放、互信、共贏。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指出,亞洲的區域合作形式多樣,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帶一路”是一個涵蓋非常廣,能夠容納多種合作形式的主張和倡議。 他強調,“一帶一路”倡議沒有限制或者是局限在某一個地區或者是某些國家,“理論上最大的空間將包括90多個國家,大半個世界都涵蓋進去了,所以它的開放性特征是存在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指出,要向各國推薦“一帶一路”構想,有很多復雜的因素需要解決。其出路在于創造一個共贏的局面,做的時候一定不要造成排他性。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給出的關鍵詞是共贏,他強調,要和東盟談合作,一定要考慮他們在想什么。所以中國推動“一帶一路”,首先就是要積極的獲得沿途各國尤其是東南亞各國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我們要把我們良好的愿望、要建成什么樣的絲綢之路告知人家,積極爭取人家的參與”。許寧寧說。 活動結束之際,主持人白巖松也表達了自己的愿景:他希望“一帶一路”能夠從構想逐漸變為現實,“我們每一年都可以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務實地談論新話題”。(完) |
相關閱讀:
- [ 02-13]外交部:中國和斯里蘭卡正進行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
- [ 01-18]泛北合作戰略框架獲通過 助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
- [ 01-07]新疆將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開展科技合作
- [ 01-05]甘肅西城驛遺址考古為史前“絲綢之路”提供新證
- [ 01-03]南海水下考古“海上絲路”的前世今生
- [ 01-02]南海水下考古專家:見證“海上絲路”的前世今生
- [ 12-30]2013年中國海上軍力不斷增強 彰顯威懾力量
- [ 12-24]年終經濟觀察之五:2013中國“經濟外交”九大熱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